随着冰雪季节的到来,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显著上升,然而在人才培养方面,仍需加快步伐。众多投身于冰雪雕塑技艺的人员中,部分是从零开始学习,还有一部分则是从木雕、石雕等其他小型雕刻领域转行而来。
面对因需求激增而引发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短期内,我们可以通过实施职业培训等措施来应对。具体而言,可以对那些在类似岗位工作或有相似工作经验的劳动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旨在增强他们转岗至短缺岗位的能力,以满足岗位需求。正如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与流动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田永坡所言,从长远角度出发,我们应当在评估岗位需求规模、岗位持续时间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包括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在内的各类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计划,以确保培养出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田永坡认为,也可以发挥培训学校、人力服务机构、用人单位等主体的积极作用,有效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的有效供给。
为培养更多冰雪领域技术技能人才,今年1月,黑龙江省人社厅印发了《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支持冰雪经济发展十条政策措施》,提出将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促进冰雪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施“冰雪龙匠”“冰雪技师”专项培育计划,开辟冰雪人才职称晋升“绿色通道”,最大限度释放政策效力,全力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海峰是龙江森工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海峰劳模创新工作室主任。2024年,她曾借助黑龙江省林业工会打造的黑龙江省冰雪雕刻和创意设计工匠学院这个平台,组织了两期针对林业职工的冰雪雕刻和创意设计工匠人才培训班。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到松花江畔制作冰雪雕塑,切实感受从创意到画稿,再到泥塑和作品完成的全过程。
尤为关键的是,该培训班特地邀请了涉及冰雪项目建设的公司领导,他们分享了创作心得,并提供了就业机会,旨在吸纳优秀学员参与实际操作岗位。
截至2024年年末,我们通过精心组织的培训活动,成功吸引了1538名林业职工投身于多个大型冰雪项目的建设工作中。在此过程中,我们共签订了价值超过4300万元的工程项目合同。王海峰表示,这样的培训不仅让林业职工们掌握了一项新的技能,为他们带来了额外的收入来源,更是在为我国冰雪产业储备了宝贵的人才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