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迪庆州博物馆迎来了游客量的显著增长,达到了39173人次,这一数字创下了历史新高。相较于2023年春节动车开通前的8810人次,增长了高达344.6%。博物馆副馆长张红艳女士对此表示,这种“文博热”现象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旅游的兴起,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寻根之旅。游客们逐渐将旅游习惯从简单的观光转变为对当地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探索,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他们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彰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认同和尊重。
在独克宗古城内,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唐卡、藏香、皮雕、藏绣等,其传习馆和展示馆成为了游客们热衷的打卡地。其中,唐卡体验馆尤为引人注目。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藏八宝等经典唐卡题材,更可以在天然矿物颜料下自由发挥,创作出火遍海内外的哪吒形象,亲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纪念品。这些体验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行记忆,也让他们对藏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受。
皮雕文化艺术馆的职员拉茸卓玛透露,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尤其是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意大利、美国等国的游客纷纷涌入,馆内的皮雕画作以及皮雕手工包等商品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在“文博热”的浪潮中,如何将一时的流量转化为持久的留量?张红艳女士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她强调,博物馆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必须将文物保护放在首位,既要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又要不断创新,打造“博物馆+”的全新模式。通过推动与教育、科技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博物馆可以焕发出新的活力。 张红艳女士认为,博物馆应与各具特色的行业博物馆、艺术馆等联动,共同探索开发优质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还能提升游客的体验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博物馆可以更好地讲述文化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在“文博热”的背景下,博物馆应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将流量转化为留量,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