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清明假期期间,全国范围内共有1.26亿人次外出旅游,较去年同期增长6.3%;国内旅游总消费达到575.49亿元,同比增长6.7%。
近期,我国多地旅游市场呈现出显著增长,旅游人次和消费金额均实现稳步提升,且旅游消费增速明显超过游客量增速。在清明节假期期间,各大城市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消费额均有显著增长。 以北京为例,接待游客总量达到959.3万人次,同比增长6.2%,实现旅游总花费115.0亿元,同比增长9.5%。上海也表现出色,共接待游客700.27万人次,同比增长5.45%,旅游消费交易总金额为117.20亿元,同比增长6.40%。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国旅游市场的繁荣景象。
传统节气在时尚的文旅活动中焕发新生,吸引人们走出家门、收获满满。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清明节假期山岳类风景区的热度仅次于“赏花踏青”和“主题乐园”;泰山、黄山、华山、三清山、普陀山等吸引众多游客,人们饱览美景同时锻炼身心。携程集团数据显示,民俗体验、赏花游、古镇游升温,乡村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0%;人们回乡祭祖与度假休闲相结合,多个山岳类景区周边酒店订单大涨。飞猪平台上,国内旅游产品人均支付金额同比增加约5%。
上海市民唐元带着3岁的儿子来到市郊挖笋、挖野菜、赶鸭子。“假期天气晴好,孩子和泥土、树林、小动物‘亲密接触’,一家人齐动手,这样的活动非常有趣。”
和唐元一家类似,人们“踏青”不再仅限于“赏”,更愿意动手体验并为之“买单”。飞猪平台数据显示,挖笋、挖野菜等活动,在清明节假期热度同比上升47%。“春野秋梦”金山营地等露营场所,备好青团等时令美食、举办春日绘画等活动,假期前后预订“火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注重生活的品质和性价比。因此,他们选择在旅游淡季出行,享受更为宁静和优惠的旅行体验。这样的趋势使得原本属于年轻人群的“假日出行大军”中,也悄然加入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