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节期间,全国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纪念先烈、传承传统文化以及春游观光活动。红色景点、城市公园、乡村野营等特色旅游项目受到热捧。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数据分析,在清明假期的三天里:
全国范围内国内旅游人次达到1.26亿,较上年同期增长6.3%;国内旅游总消费为575.49亿元,同比增长6.7%。
在清明节的这个假期里,灿烂的春光激发了大家的出行欲望。
1.春日经济为文旅消费注入新活力
最新数据显示:“踏青赏花”相关主题词的搜索热度同比上涨46%。
武汉东湖樱园、洛阳牡丹花会等传统赏花地,持续领跑热度榜。伊犁的杏花和林芝的桃花则吸引了大量中长线游客拼假前往。
赏花经济持续升温,带动游客向县域市场深度流动。相关平台旅行数据显示,2025年清明假期:全国县域五星级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45%。
2.文体商旅多业态融合创新了消费场景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体育赛事、音乐演出相关旅游搜索热度同比激增48%。
部分热门研学产品提前20天售罄,江苏等地的马拉松赛事,吸引大量外地跑友乘坐高铁“跟着赛事去旅行”。
“跟着演出去旅行”持续走热,“跟着苏堤春晓游四川”带动三苏祠等景区热度提升,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新京味儿话剧《永定门里》人气满满。
3.夜间文旅经济持续升温
多地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丰富沉浸式演艺、互动式体验和场景式消费,并对夜景照明进行升级改造,优化停车场、公共交通等配套设施,延长热门景区、文博场馆与夜市的开放时间,进一步提升夜间文旅消费品质。
截至4月6日凌晨6点,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热点区域进行监测,结果显示,4月3日18点至4月6日凌晨6点期间,该范围内的夜间游客总流量达到了4241.4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8.4%。
在清明小长假期间,全国各地消费市场人气旺盛。据相关数据显示:。
北京市共有60个主要商业区,其客流量达到了2415.9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1.4%;而在广东省,餐饮业的堂食订单量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另外,众多地区相继举办了促进消费的一系列活动。在江苏,众多市民抓住假期时光,纷纷前往观车、试驾、购买汽车。而在浙江,黄金和家电产品成为了消费的热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