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飞副总指挥在上港集团工程指挥部表示,这个6100米的新岸线长度意味着什么?其长度超过了南侧洋山一、二、三期码头的总和,几乎等同于新增了一个洋山港区的规模。
小洋山北作业区,作为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重大工程项目,自立项以来便备受瞩目。从其庞大的投资规模和岸线长度来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运工程之一。据吴庆飞介绍,该工程涉及的围填海渣土总量高达1亿立方米。截至目前,小洋山北作业区已累计完成投资超过60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展望2025年度,该作业区计划完成投资额将超过40亿元,为我国水运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根据地图指引,小洋山岛的北部区域位于东海大道的北面,即小洋山北侧。在新建小洋山北作业区时,需首先在北岸陆地上进行填海造地,从而围垦出用于码头和堆场的土地,之后才可着手码头建设。
小洋山北侧项目从西到东又被划分为西1区、西2区、中区、东区四个部分。
由于工程量巨大,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从西到东又被划分为西1区、西2区、中区、东区四个部分,并采取“整体立项、连续建设、逐段运营”方案。目前西1区建设进度最快,预计将于2026年年底建成,随后开展验收和试运行工作;西2区陆域吹填工作预计今年年内完成50%左右;东区今年将启动东护岸、东接岸建设;中区则因为涉及海底液化天然气管线的迁移,需等迁移工作结束,目前仍处于前期准备阶段。
小洋山北侧的东海海面上,近百条工作船正在忙碌地作业。吴庆飞说,高峰期时,这片狭小海域会有超过一百艘船同步作业,算上路上的运输船等,同时有300余艘船舶服务于小洋山北作业区建设。
目前,2828米长的西防波堤工程已累计完成桶式基础预制55个,累计完成安装45个。这些“大圆桶”通过北斗定位系统,在水底精准地一字排开,形成防波堤的主体部分。
这样的巨型设备,一旦发生倾覆,其后果将是无法挽回的。因此,在正式施工之前,我们进行了详尽的模拟试验,以确保在实际操作中每次都能一击即中,万无一失。倪立土表示,在首次模拟试验中,那被称为“大圆桶”的设备在入水瞬间便发生了侧翻。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施工团队迅速总结了导致失败的原因,并对作业流程进行了及时的改进。他们引入了吊机作为辅助工具,以帮助“大圆桶”在水平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从而避免了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随着工程项目紧张有序地加速推进,相关各方也在积极探讨小洋山南北两侧的整体一体化运营策略。这一课题涉及多个部门的协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上港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强调:“这是一个需要跨部门深入合作的重大研究项目。通过资源的合理统筹和有效联动,我们有望实现1+1大于2的协同效应,从而推动小洋山区域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