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迎来了第15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今年的活动主题聚焦于“签约有感,健康可及”。在此背景下,上海市卫健委于18日主办的相关活动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上海正全面布局,致力于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为此,上海于2025年发布了旨在提升家庭医生服务水平的“签约有感”行动,包括以下五大举措——。
我们高度重视“一老”群体的健康需求。为此,特推出“678银龄健康守护行动”,旨在为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1. 对于65岁及以上的签约人群,我们将每年为他们提供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并实施专业的健康管理,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得到及时关注和有效维护。 2. 针对70岁及以上的签约人群,我们鼓励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签约服务。我们将引导子女积极参与,协助查询父母的健康体检报告或评估报告,从而更加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健康互动,形成良好的家庭健康联动效应。 3. 对于80岁及以上的签约人群,我们将每年安排一次面对面的健康随访服务。在随访过程中,我们将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和居家护理服务,确保这一年龄段的老年人能够得到更加细致和贴心的健康关怀。
聚焦“一小”。建成一批社区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全面落实疫苗接种、儿童眼保健、发育评估和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开展社区儿科能力培训,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儿科诊疗服务全覆盖。
建立一份电子健康档案。为签约65岁及以上老年人按年度出具一份健康评估报告,推动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为签约居民开展“健康画像”服务。
至少推送12次健康科普。通过短信、微信、APP等多种渠道,为签约居民主动推送运动健身、饮食营养和体重管理等个性化健康指导和健康科普,每年不少于12次。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我们将全面强化综合诊疗能力。具体措施包括: 1. 在社区范围内推广应用161种西医诊疗病种,确保居民能够获得更为全面和便捷的医疗服务。 2. 新建40家标准化社区门诊手术室,以提升手术室的设施水平和安全性,同时推广清创缝合、表浅脓肿切开引流、拔甲术等实用技术,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3. 落实长处方、延伸处方等政策,以便患者能够获得更长期的药物治疗,同时持续加强社区药品的配备,确保居民用药的连续性和便利性。 4. 新建40家社区护理中心,以及10家社区康复中心,为居民提供更为专业和全面的护理与康复服务。 5. 鼓励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精神科或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应对居民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提升社区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为确保转诊流程的顺畅与高效,我们需做好转诊衔接工作。具体措施包括:为签约居民提前预约二、三级医院门诊号源,时间至少在开诊前5天或2天。二、三级医院将针对经社区转诊的签约居民,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专属服务。此外,家庭医生将主动查阅签约居民在二、三级医院的诊疗信息,以便更好地对接社区住院、疾病随访、家庭病床等后续服务,确保居民得到连贯、便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