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这一词汇,恰如其分地描绘了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中外企业共同探索开拓海外市场的积极态势。在本届盛会上,记者目睹了这样的场景:一方面,众多中国企业正积极向中东欧等国家的新兴市场迈进,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中东欧的企业家们也纷纷加快步伐,在中国市场展开布局,寻求互利共赢的合作机会。这种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局面,无疑为双方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Maspex,作为波兰国内规模最大的私营食品企业,在中东欧地区乃至整个食品行业中均处于领先地位。该公司服务的客户遍布众多领域,包括酸奶制造商、糖果零食以及即食食品企业,其产品行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尽管在国际市场上声名显赫,Maspex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却始终未能与中国企业建立起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
公司销售部亚太区域经理Sandra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公司领导者一直非常重视和看好中国市场,从今年开始,她被安排专门负责拓展中国市场,为此还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商乐丹”。她制订好了详细的计划,今年会重点了解中国市场的规则,接触更多中国客户,争取明年建立起正式合作。这已经是她今年第三次来到中国,此前她还去过上海、深圳等地参加展会,推广公司产品。
她所在公司生产的巧克力豆、膨化谷物等食品,在咖啡、奶茶等行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商乐丹喜欢喝咖啡,来到中国后还爱上了奶茶。她每次到中国,都要去奶茶店和咖啡店转一转,不仅是为了品尝饮品,还要仔细研究中国人喜欢喝什么,“思考有什么办法能够将公司的产品加进去”。逛超市时,她也会把中国同类的商品拍照发给同事,对比在包装、用料、质量等方面和自己公司生产的产品有哪些区别,以此来调整产品,适应中国消费者的偏好。
商乐丹不仅精通中文,还对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之前公司研发糖醇的过程中,她曾积极参与并提出宝贵意见。她曾建议:“中国人对红色情有独钟,我们不妨研发一款红色的糖醇。”在此次博览会中,她特意将一款红色草莓口味的糖醇带到展台,并将其放置在显眼位置,以此吸引众多中国采购商的目光。几天的展会上,商乐丹收到了众多名片。“有不少中国客户对我们的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她表示,未来将与他们保持更紧密的联系和沟通。
数据显示,自2012年起,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关系持续升温,年均增长率高达8.8%,而我国从中东欧国家的进口年均增长也达到了7.4%,这一增速均超过了同期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增速。进入2024年,双边贸易额更是达到了1423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了6.3%。此外,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规模也已超过240亿美元,展现出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经贸领域的紧密合作与共同发展。
本届博览会除了涵盖中东欧展区外,还增设了出口消费品专区。该展区占地约6万平方米,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家企业,它们在此展示各自的特色消费品和卓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