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智能化农业机械及农机社会化服务正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在炎热的“三夏”农忙季节,由6位回乡创业的新兴农民组建的农机服务合作社,正利用多台智能农机,在乡间田野上开展农业生产作业。
位于湖北孝感市大悟县大新镇的八口塘村,高标准农田上,“90后”农机操作员邓明辉已通过无人机管理平台预先设定了飞行轨迹,并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精准施肥作业。
目前,水稻的种植过程,包括插秧和施肥等田间操作,已经迈向了智能化阶段。在61岁的农户殷绍红管理的稻田中,目前有两台无人驾驶的插秧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业。
湖北孝感市大悟县大新镇八口塘村的居民殷绍红表示:“他们的工作做得挺不错,我家的十几亩地交由他们打理,我基本不用操心。在闲暇时,我还可以外出打工赚取收入。”
殷绍红口中的他们,指的就是由“80后”张博牵头成立的农机服务联合社。2018年,在外务工多年的张博返乡时,看到了村里年轻人大量外出打工,家乡很多土地被闲置,从小生长在农村的他,由此萌发了回到家乡,投身农业的想法。于是他返乡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他发现当地小型农业合作社较多,购买农机重复率和农用机械闲置率较高。于是他积极联系当地其他种粮大户,整合农机资源,共同发展。2024年,在张博的带领下,由6名“80后”、“90后”的新农人们成立了大悟县青创农机服务联合社,联合社拥有专业无人机飞手、农机具维修人员和智慧农机应用等人才,各类农机具149台(套),采用统一调度、统一配种、统一耕种、统一田管、统一收割的模式。
如今,我国联合社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已覆盖了8万亩农田。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农业生产过程,都实现了新设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些先进技术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以往依赖人工劳作、肉眼观察、经验种植的传统模式。通过科技手段的精确计算,我们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方案。这种“智慧种田”的新模式,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