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临近之际,在福建漳州,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四夜晚,当地居民会在九龙江畔举办一项别具一格的民间端午庆典——“游江”活动。
在福建漳州龙文区的九十九湾闽南水乡河段,夜晚的景色既朦胧又明亮,雨滴还未完全停歇,江中的灯火仿佛蜿蜒游动的龙。6月10日正值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四的夜晚,当地居民们便会纷纷汇集至江畔,手持象征吉祥的红色“保家灯”,共同参与盛大的游江庆典。
据了解,这是当地民间保留着最原始的纪念屈原的传统民俗。游江通常由一艘“头家船”和几艘龙舟组成。领头的就是“头家船”,船上张灯结彩格外醒目。龙舟上,长长的竹竿横串了每家每户提来的“保家灯”,“保家灯”就是保家平安的意思。“保家灯”从家中拿出来到游完江送回家都要亮着,这意味着一年里平平安安。和赛龙舟不同的是,游江的龙舟划得比较慢,船没到转弯的位置,人们都会发出“呼呼”的声音,同时还会把粽子、桃子投入江中。人们以这种最简单、纯朴的方式表达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更承载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期盼。
如果说江面上展示的是当地独特的龙舟文化,那么岸上就是尽显闽南特色的热气腾腾的“夜经济”,这里有人气高涨的端午市集。漳州是个山海交融的城市,所以这里的端午粽子主打“包山包海”闽南烧肉粽。这个粽子是咸口的,里面除了红烧肉、板栗这些标配之外,可以加各种山珍海味。
端午节期间,气温逐渐攀升,暑气渐重。在这样的时节,湘桥的凉茶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饮品。这种凉茶采用传统古法熬制,不仅口感清凉,更能有效解暑消热。搭配上水乡特有的粿糕,如香气四溢的绿豆糕,以及充满南洋风情的甜点,这些美食成为了当地人从小到大端午节的传统美食。每当端午佳节,许多人归乡,都是为了品尝这独具特色的家乡味道。
在闽南地区,端午节期间,当地居民们会亲手制作各式精美的香囊。这些香囊不仅装饰家中,还常常佩戴在身上。香囊内填充着艾草、藿香、金银花等中草药,既可驱蚊又可提神醒脑。此外,龙文非遗文化瑰宝——贝雕,也是端午节期间不可或缺的元素。贝雕工艺精湛,采用贝壳雕刻而成,图案多为漳州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今,贝雕已成为闽南地区热气腾腾的美好生活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