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位于上海的新华路隧道意外走红,成为了众多网友争相前往的拍照打卡地。一些网红博主为了追求独特的“王家卫风格”照片,不惜在夜晚潜入本就禁止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的隧道。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搜索“电影感隧道拍照”、“复古港风”等关键词,都能找到不少相关的“攻略”和“教程”。在这些照片中,我们看到打卡者们站在新华路隧道两侧的应急人行通道上,完全无视旁边仅相距半米左右的来车。更有甚者,选择坐在应急人行通道上,双脚甚至探入机动车道。针对这一现象,上海交通管理部门已经迅速展开专项整治行动,以确保市民的安全。
夜幕降临,隧道内光影交织,车流穿梭不息,幽暗深邃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部悬疑电影之中。然而,正是这种电影般的“氛围感”,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由于隧道内灯光昏暗,驾驶人的视线常常受到限制,一旦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交通事故。一些网红博主为了追求热度,不惜以身试险,这种行为不仅是对自己生命安全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更是对交通秩序的严重扰乱,对他人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一段时间以来,拿生命“凹造型”的争议事件屡见报端,有人为吸引眼球,坐在悬空伸出悬崖的“试胆石”上拍照;有人不顾交通安全警示牌,直接躺在“网红公路”中间拍照;还有人醉心未经开发的“野生景区”,只为求得一组惊艳朋友圈的照片……
明知道涉险拍摄害人害己,为何总有人无视规劝,铤而走险?以此次隧道打卡事件为例,这里面,首先是“流量至上”在作祟。纵观各路“教程”不难发现,博主们往往会细致标注“最佳机位”“最佳拍摄时间”和“最王家卫”式的后期参数等出片“要领”,却对明晃晃的“禁止行人通行”等交通标志绝口不提。而社交平台虽标注了“危险行为、请勿模仿”,但那小小一行的提示字样极易被忽略,不足以让公众意识到其中暗藏的风险。
此外,打卡拍照的潮流之下,很多网友抱有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别人的社交平台都是“精装修”,自己也得跟上潮流;夜里车辆不多,“就拍几分钟出不了啥事儿”……殊不知,意外总是来得猝不及防,类似的心态很容易将自己推向险境。
追求美好是人之常情,记录生活情感亦无可厚非。然而,在费尽心思构思画面、摆好姿势之际,亦应保持一定的道德底线,时刻牢记“安全守法”的重要性。若将生命置于险境,一旦发生意外,对个人及家庭都将造成终身的痛悔。
为了有效遏制这种潜在的危险行为,我们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构建一个更为完善和全面的治理体系。首先,针对那些网红博主无视公共安全、故意诱导进行危险拍摄的举动,相关网络平台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规范。这包括增强内容审核的力度,迅速切断不当内容的传播链条,对于屡教不改、违规行为严重的账号实施封禁,并加强相关风险和安全提示的发布。 同时,监管部门应当积极畅通民众的举报渠道,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对于在危险地带聚集“打卡”的市民进行及时疏散,防止意外发生。 更为关键的是,广大公众应理性对待“网红打卡”现象,对于那些忽视安全、盲目冒险的行为,应坚决做到不点赞、不跟风、不传播,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