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 > 新闻详情

科技+电影新范式:上海电影节'科技创制单元'揭示行业未来

发布时间:2025-07-15 09:58 来源:乐知生活在线

以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中国电影节和电影盛事,正积极投身于年轻化及沉浸式创新的探索中,力求将自己打造成聚焦年轻观众的“电影文化盛宴”,从而激发起青年群体的观影兴趣和文化参与积极性。

电影艺术不仅是文化的瑰宝,同时也兼具商品属性和消费功能。随着电影产业与城市发展的紧密融合,正不断推动着“全球采购”与“全球销售”的双向互动,为电影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的明确指引下,中国电影产业正以坚定的步伐,朝着2035年实现电影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在这一历史性的关键时期,国际电影节不仅成为了展示中国电影风采的窗口,更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其提供了宝贵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日前圆满落幕。1993年创立以来,其影响力逐步远超传统影视庆典范畴,大幅推动着城市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生长。2025年恰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在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前夕印发,上海此番更是借机发布了《上海市电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将电影工业转型与城市发展动能提升紧密捆绑,即以创新要素重构产业链,以开放生态激活经济价值,以文化精神滋养城市品格。

中国电影产业已步入工业美学的3.0新时代,这一转型深受5G、AI、区块链等尖端数字技术滋养,并伴随着电影周边产品消费、衍生品市场拓展以及电影节展映的蓬勃发展。举办27届以来,上海国际电影节早已突破“展映-评奖”的传统模式,今年的“科技创制单元”更是集中呈现了AI技术、数字影像、虚拟拍摄等新质生产力与影视产业的深度融合——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工具,而是重塑影视生产关系的核心变量。

在产业基础设施层面,一场更为深远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我国影视行业首个专属算力池已经圆满建成,并与长三角地区的一家超算中心实现互联互通。这个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了软件、模型及数字资产的“一站式调用”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产业运作的效率。此外,“基地+基金”的模式正吸引着30至50家科创企业,预计在今年内逐步汇聚,共同打造一个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是外在的支撑,而人文则是内在的灵魂。国际电影节不仅是一座展示前沿科技的平台,更是引导产业回归叙事本质的指南针。它推动着影视工业在效率与品质、创新与传承之间实现动态平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 admin
时间:2025-07-15 09:58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网站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网站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V X 18731251601)
相关推荐
兰州在线,兰州资讯网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