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华的上海展览中心到宁静的乌镇西栅景区,两地相隔逾百公里。此刻,无论是熙熙攘攘的“大城”还是静谧美好的“小镇”,都因同一个主题而沸腾——那就是“阅读”。8月13日至19日,一场以“大城小镇 悦心阅读”为主题的盛事——首届乌镇阅读节,在西栅景区盛大开幕,这不仅标志着上海书展的分会场活动首次走进浙江乌镇,更将阅读的火种播撒在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15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开幕式在乌镇拉开帷幕,吸引了众多热爱阅读的人们齐聚一堂,共同分享阅读的喜悦。
在午后时分,踏入古镇,沿着老街两旁悬挂的“乌镇阅读节”宣传旗帜以及阅读主题的标识,便能偶然邂逅书籍,沉浸在充满水墨意境的乌镇字句之中。
“一朵小小的云挂在了树梢上,云朵小小的,好轻好轻……”推开灵水居阅读花园的门,耳边传来小学生武筱柔的朗读声,绘本《云朵面包》的故事被娓娓道来。“80后”母亲张改丽告诉记者,她们是从河北邯郸来的,专门花了一整天时间参加乌镇阅读节,让女儿成为一名“朗读者”。“在水乡阅读,很有氛围感。”
从灵水居出来,沿着石桥跨过河道,再往前走几步便是昭明书院。穿过书院里的一个个书架,可见几位读者正坐在乌镇阅读节“专享阅读位”上专心阅读。书桌上摊开放着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子夜》,一旁是格非所著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人面桃花》。身穿黄色旗袍的“00后”佳佳说,“我是乌镇的游客,恰巧逛到昭明书院,就坐下来读一会儿书”。
从昭明书院步行400多米抵达日月广场,古建筑白墙下的数字阅读展,探索“未来阅读”的无限可能。在这里,B站“知识墙”上线,用二次元创意解读经典文学;阅文集团设立数字听书区,还有AI声效还原《繁花》里的市井场景声;帆书“一分钟快问快答”则把名著变成游戏挑战。夜幕落下,广场上的露天电影院重映茅盾作品改编的《子夜》与《林家铺子》,光影与书香交汇间,读者在茅盾的故乡与他的作品重逢。
在阅读节期间,乌镇仿佛变身为一座宏伟的露天图书馆,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在堤上度假酒店的会场内,读者们热情参与,聆听上海著名作家孙甘露、高渊、小白三位嘉宾展开一场关于“抗战文学的再探索”的精彩对谈。作为乌镇阅读节的重头戏,15日至17日,一连六场名家分享会在此成功举办,为乌镇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当上海这座璀璨的国际化大都市与宁静和谐的乌镇因书香而紧密相连,一种浓厚的情感与墨香气息便在此弥漫开来。上海市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高渊感慨地说:“在乌镇,每当翻开手边的第一本书,伴随着水乡的桨声,我们便能在阅读的旅程中领略到那份悦心的美好。这份美好,让阅读成为了大城与小镇共同的一道美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