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月兰州,敦煌的梦境再次翩翩起舞。自25年前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舞者们凭借辛勤的汗水与充满活力的舞步,使得《大梦敦煌》愈发闪耀夺目。参与这部作品25周年纪念版的演绎,对于每一位舞者而言,不仅是一场表演的盛会,更是一场艺术的洗礼,一次文化的接力传承。
在八月的兰州大剧院后台,一片繁忙与辛勤汗水的交织氛围。陈彦汀正对着镜子细心地整理着她的长绸舞裙,手指轻轻滑过裙腰上精美的敦煌图案。回想起11年前,她以“月牙”之名初次踏上舞台时的那份激动,此刻又不由自主地涌上心间。
“能!”——那个斩钉截铁的回答仿佛还在排练厅里回荡,连同左脚伤痛的记忆一起,铸就了舞台上令人难忘的高光时刻。10年舞台年龄的她,仍清楚记得初演“月牙”前的那三个月——几乎天天练习到凌晨两三点,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休息时,脑子里还在演练动作和细节。“临近演出时却因左脚受伤差点影响登台。”回忆间,陈彦汀恍惚间穿越了时光。
“这次虽然没能以月牙的身份站在舞台中央,却以长绸领舞的角色重新拥抱了这部作品,反而多了种奇妙的亲近感。”她在侧幕注视着新一代“月牙”的舞姿,恍如看见多年前的自己。让她激动的是,第一代“月牙”——刘晶老师亲临现场。“她对我们这些后辈给予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鼓励。”陈彦汀说。
在高万鑫的精心操作下,戏服的腰带被细致地调整至完美状态。这位25岁的青年,与经典剧目《大梦敦煌》一同经历了无数次的磨砺与成长。他从初入舞台的群舞演员,一步步成长为舞台上的领舞,而在他19岁那年,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成功担纲了“莫高”这一关键角色。他深知,“艺术之路永无止境,每一次的呈现都应力求完美,万无一失。”尽管他已经连续六年担任男主角,但他对舞台的敬畏之心从未减少:“紧张不仅是对观众的尊重,更是舞者不断前进的动力。”他的舞姿犹如大漠中那强劲的风,每一次挥洒都蕴含着多年来的艺术积累与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