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娱乐 > 新闻详情

从漩涡纹到城池雏形:马家窑文化三重围壕揭示史前社会治理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17 11:40 来源:乐知生活在线

马家窑文化,作为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璀璨明珠,不仅是中华文明多元起源的重要见证,更是史前社会文化、技术与艺术的集大成者。距今约5000至4000年的马家窑文化,以彩陶艺术闻名于世,其彩陶器型多样、纹饰繁复,堪称史前艺术的巅峰之作。甘肃临洮寺洼遗址的考古新发现,进一步揭示了这一文化的深层价值。

这一文化发现,堪似人类文明演进的“立体切片”。寺洼遗址的发掘成果,生动展现了5000年前黄土高原西部早期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化程度,填补了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黄河上游核心腹地关键时期的空白,极大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内容及模式,实证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三重近方形“围壕”结构的发现,展现了马家窑先民高超的工程技术和社会组织能力,为后世城池形制提供了早期雏形。遗址内手工业生产区的布局,尤其是制陶与石器加工的规模化作业,表明当时已形成专业分工,社会复杂化程度远超以往认知。这些发现为研究中华文明从多元到一体的演进提供了关键线索。

这一文化形态,蕴藏着彩陶纹饰中的“史前美学”。马家窑彩陶以黑、红、白三色为主调,水波纹、漩涡纹、网格纹等图案灵动多变,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抽象表达,也蕴含先民的宇宙观与信仰。彩陶的绘制工具与技法(如毛笔线条勾勒)奠定了中国绘画的早期基础,被称为“史前中国画”。临洮非遗传承人阎建林通过复原古法技艺,再现了彩陶的细腻与华美,其作品不仅成为博物馆展品,更被赋予现代审美价值,成为连接古今的艺术桥梁。

这一文化现象,实证了东西方交流的“远古通道”。马家窑文化地处东、西方早期交流的关键通道,其彩陶纹饰与冶金技术对中亚乃至欧亚草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寺洼遗址出土的半山类型房址内葬人现象,为探讨史前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新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指出,马家窑文化的研究不仅关乎中华文明起源,更是全球史前文明互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文化特质,承载着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从“彩陶王”到现代文创产品,马家窑文化已成为甘肃乃至中国的文化符号。临洮县通过建设彩陶文化小镇、开设中小学陶艺课程,将文化传承融入日常生活,让青少年在“玩泥巴”中感受历史温度。这种“活态传承”不仅增强了地域文化认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动力。

马家窑文化的多元价值,如同黄土高原上史前文明的“活态密码”,等待着新的发现和持续解读。唯有深入挖掘其历史、艺术与学术内涵,才能让这一古老文明真正成为滋养现代社会的精神沃土。

责任编辑: admin
时间:2025-08-17 11:40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网站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网站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V X 18731251601)
相关推荐
兰州在线,兰州资讯网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