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联赛起源于一系列民间的小众体育活动,却意外地激发出一场席卷全省的全民足球热潮,这一现象让众多人感到始料未及。根据江苏省足协的数据显示,“苏超”联赛的兴起,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全省足球产业的发展,使得产业规模成功突破8亿元大关,而且还创造了超过2000个就业岗位。此外,自“苏超”联赛开赛以来,江苏地区的旅游业也迎来了显著的提升。据统计,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激增305%,酒店订单量增长了10%,租车订单量更是增长了20%,而过夜游客的占比也大幅提升至38%。这一系列数据充分证明了“苏超”联赛对江苏地方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苏超”这一现象级IP的辉煌成就,充分展示了创新管理模式在推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巨大影响力。深入剖析“苏超现象”的生成机制,并总结出打造类似现象的方法,将为类似“奇迹”的诞生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苏超”从最初的地域性业余足球赛事,成为现象级的一场全民狂欢运动,被称为“苏超现象”。“苏超现象”呈现出激荡互动的“三环相扣”效应。
“内环”是那些与赛事直接相关的群体,包括参与赛事的俱乐部、运动员、教练员以及热心的观众,当然还有主办方、承办方和协办方。他们撑起了赛事的核心内容,设计了可成立的模式与赛制,确保赛事能够顺利运转。
“中环”是那些由赛事带来的文旅热潮,在这次“苏超现象”中表现得尤为显著,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也最大。许多人是到江苏某地看比赛顺带旅游,连吃带玩;更多人是蹭着热度来旅游,顺带看比赛,甚至根本就没看比赛(因为抢不到票,或者嫌票价太贵)。正是这个群体拉动了当地的文旅消费,与球迷们共同创造了“苏超现象”。
“外环”是那些关心甚至痴迷于“苏超现象”,天天刷屏,在办公室津津乐道的外围粉丝。他们可能并不喜欢足球,也没有去江苏看球或者旅游的打算,但是依然能够享受“苏超”这一社会热点话题带给他们的情绪价值。这类人群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开展交流,可能同时是内容的观看者、传播者、创作者、参与者,例如这次“苏超现象”中有大量根据基础信息加工的“二次创新”内容,创作者将个人创意融入其中,产出或精彩或幽默的自媒体产品。可以说,“苏超”从赛事发展为全民狂欢,“外环”功不可没。
上述的“三环”战略协同发力,共同塑造了引人瞩目的“苏超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官方媒体及众多自媒体扮演了至关重要的“助推器”角色,使得“三环”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其中,“内环”与“中环”之间的互动,主要得益于政府的积极引导和精心牵线搭桥。从官方媒体的广泛宣传,到赛事期间的食宿交通等具体安排,政府搭建起了一座连接赛事与核心服务生态的桥梁。 而“内/中环”与“外环”之间的互动,则更多地依赖于民间的自发力量,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强大推动作用。这一互动过程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内容创作生态,同时也需要成熟的媒体营销、文创设计和商业服务能力,共同推动流量的有效变现。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为“三环”的紧密合作和相互增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