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娱乐 > 新闻详情

从"偶像寂静"到"消费寂静":"苏超现象"爆火的三重社会背景分析

发布时间:2025-08-19 07:29 来源:乐知生活在线

“苏超”现象迅速走红,各地竞相借鉴并实施“苏超模式”。各地纷纷举办民间体育赛事,足球领域涌现了多个“省超”联赛,同时也在尝试开展城市篮球联赛等。然而,这些举措的实际效果普遍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实际上,“苏超”之所以迅速走红,更像是夜幕低垂时的一声鸡鸣:在这声鸡鸣响彻云霄的背后,其关键在于它降临于一片宁静之中。回望苏超联赛的兴衰,不难发现,无论是哪个方面,似乎都经历了一段相对沉寂的时期。

一是体育界乃至娱乐界的“偶像寂静”。足球、篮球等职业体育赛事的竞技水平持续下行,又接连出现一些负面新闻,导致民众逐渐失去关注兴趣。“苏超”恰好及时补位,提供“情绪”。

二是社交平台出现“内容寂静”。今年年初短视频平台面临增长瓶颈,用户亟须新内容刺激,兼具话题性和娱乐性的“苏超”成为内容创作与传播的完美载体,进而全方位挖掘并延展了赛事活动的内涵。

三是实体经济处于“消费寂静”。线上经济模式快速崛起,导致线下消费场景从“商品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苏超”成功串联起了体育赛事、线下社群、旅游、餐饮等业态,亦通过自媒体平台打通了线上与线下的壁垒。

除了上述外部环境恰好处于“寂静时刻”,“苏超”这声“鸡鸣”能被众人听见,还因为精准契合普罗大众的情感需求。“苏超”之所以能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关注,主要原因是以体育竞赛为实际载体,寄托了江苏各地人民的家乡自豪感,亦承载了在经济迅速发展中,地域间始终存在的良性竞争意识。体育作为“社会情感基础设施”,当赛事作为民间活动而非职业竞赛时,就变成了普通人生活的延伸,更能激活深层次的文化认同。

综上所述,苏超“石破天惊”的本质,是一场多重社会情绪与媒介传播的精准耦合。天时、地利、人和都为“苏超”创造了流行的外部条件,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快速向外传递能量,持续打破社会圈层,引起广泛的巨大共鸣。

可见,要培育“苏超现象”,绝不能只是简单复制地区性业余体育赛事的模式,而是要因地制宜,发掘社会群体的关键情绪需求,寻找周围的“寂静点”和“真空期”,缔造顺应现代社交模式的情感链接方式,并寻求和当地特色产业、社会组织、宣传平台等开展协同合作。唯有不囿于特定模式,才能形成更广泛的触动与传播,“一鸣惊人”或许难以复制,但“百家争鸣”可绵延不绝。

“苏超现象”为我们揭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在面临新市场环境与新兴商业模式时,政府需要在市场活动中精准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我们既不能对市场活动袖手旁观,任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过度干预,试图一手包办所有事务。正确的做法是,政府应逐步从市场的“点火器”转变为“助推器”。 在坚守基本底线、有效引导价值观念的前提下,政府应积极培育一个开放、宽松、共融的行业生态,充分调动市场的自组织、自发展、自协调能力。针对那些社会讨论热烈的话题或具有巨大成长潜力的核心商品,政府应当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官方渠道传递民间声音,运用官方资源放大民间热点,确保核心赛事能够从“苏超现象”中真正获益。同时,要将热度转化为实际效益,实现流量的变现,让更多企业从中受益。如此,我们才能将“全民狂欢”转化为实实在在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 admin
时间:2025-08-19 07:2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网站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网站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V X 18731251601)
相关推荐
兰州在线,兰州资讯网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