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娱乐 > 新闻详情

AI微短剧让文物“活”起来!马家窑文化借力科技破圈

发布时间:2025-08-21 20:15 来源:乐知生活在线

在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潮流中,马家窑文化的传承已超越传统博物馆的展示,通过科技助力、产业结合和教育渗透,打造了多元化的创新应用平台,使这一悠久文明重焕生机。

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我们得以让AI与古老文物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甘肃省推出的创新之作——全国首部AI微短剧《马家窑谜踪之神杖密码》,巧妙地利用虚拟场景再现了史前聚落的原貌。剧中,先进的动态捕捉技术为角色赋予了栩栩如生的表情,将原本深奥的考古数据转化为了公众易于感知的视听盛宴。 在这部短剧中,巧妙地融入了《山海经》中的神兽元素,这不仅降低了观众理解传统文化的门槛,还吸引了高达65%的年轻观众群体,实现了文化内容的“破圈”传播,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展望未来,寺洼遗址将计划与VR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出一场沉浸式的展览体验。通过这样的创新手段,观众将仿佛穿越回五千年前的马家窑社会,亲身体验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时代风貌。

推动产业融合,从非遗工坊到“文化宇宙”。非遗传承人阎建林家族的故事,是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融合的缩影。其成立的彩陶研制公司,年产陶器3000余件,产品从家庭工艺品拓展至公共雕塑、文创衍生品,甚至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制陶过程,吸引数十万粉丝关注。临洮县打造的“马家窑文化宇宙”计划,将彩陶制作、史前贸易等元素融入系列剧开发,构建跨媒介文化IP,推动文旅产业升级。

实施教育浸润,泥土中的“历史课堂”。临洮县12所中小学开设陶艺社团,学生从拉坯、彩绘到烧制,亲手触摸历史脉络。彩陶文化小镇的研学活动,则通过实践教学与互动体验,让青少年理解纹饰背后的文明密码。这种“从指尖到心灵”的教育模式,为文化传承培养了新生代的“守艺人”。

拓展国际视野,不仅体现在对“返还文物”的关注,更深化至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在2024年,意大利返还了56件中国珍贵文物,其中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作品占据了显著比例。这一重要事件不仅引发了国际社会对马家窑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兴趣,更成为了一次推动文明交流的契机。 为此,永登县积极响应,通过精心策划的国际文化节和学术论坛等活动,积极推动马家窑彩陶艺术与全球文明的对话。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深远影响力,使得马家窑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传承与革新并非相互矛盾,它们构成了文化发展的“双螺旋结构”。马家窑文化正通过科技、产业、教育和交流的融合,逐步从“历史遗产”的角色转变为“时代资源”,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贡献了“甘肃模式”。

责任编辑: admin
时间:2025-08-21 20:15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网站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网站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V X 18731251601)
相关推荐
兰州在线,兰州资讯网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