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生活快报
分享

近日,湖南岳阳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作为此次大会的系列活动之一,第七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展览也同期启动。在展览会上,湘鄂赣皖四地共有2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精彩呈现。

随着古老非遗技艺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新颖的非遗体验项目和产品也吸引了众多年轻游客的广泛关注。

湘绣团扇、岳州青瓷、巴陵油纸伞等传统手工艺品,在时尚设计师的巧妙融合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年轻人竞相追捧的“潮流之选”。而在不远处,数字互动屏前,非遗数字人“小玉”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观众穿越时空的隧道,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洞庭湖畔。这些别具一格的体验,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岳阳在“旅游+文化”与“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下,所经历的破茧成蝶的蜕变过程。

“咚咚锵——”随着锣鼓声响,在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的排练厅里,一声锣鼓开场、一句戏剧念白、一个轻盈飘逸的转身,演员的一唱一念间,剧情起承转合,散发着独特的韵致。

巴陵戏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湘北地区戏剧的代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舞台语言、剧目、声腔、表演等承载着大量与岳阳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岳阳乃至湘北地区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活化石”。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陵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政红看来,剧团在创作中始终坚守传统巴陵戏的声调、身段和唱腔,近年来还加入岳阳花鼓戏等地方戏剧的元素,增加音乐的丰富度和旋律的变化。许多老戏新拍如《秋江》《女装疯》等,深受年轻“粉丝”的喜爱。

在非遗联展上,“守艺人”们携手论道、切磋技艺,游客也从项目体验中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原来非遗不是挂在墙上的画,而是流动在生活里的诗。”正在观展的游客刘心说道。

在这片土地上,非遗文化已不再是尘封的“老古董”,而是焕发出勃勃生机的鲜活体验。岳州扇制作技艺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岳军自豪地介绍,他巧妙地将岳阳当地的火热元素融入创作之中,如“熊猫游”活动、江豚湾景区以及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等特色景点,为扇面绘制和扇骨雕刻增添了时尚与活力。这些创新作品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销售情况也异常火爆,成为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典范。

刘岳军不仅投身于艺术创作,还致力于研发研学课程。他期望通过动手实践,使年轻人能够直接体验岳州扇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并深入领会“守护技艺”与“世代相传”的深远意义。

站在岳阳楼上极目远望,洞庭湖波涛汹涌,奔流不息。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这座千年古城的繁华与活力再度焕发。

发布时间:2025-06-27 09:27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