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生活快报
分享

我国一直将沙尘暴防治工作置于重要位置,自1978年起便启动并执行了“三北”工程,致力于改善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此外,我国亦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为防治沙漠化贡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和解决方案。

我国在全球增绿事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堪称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并在荒漠化防治领域树立了国际典范。随着国土绿化行动的深入推进和科学化,我国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目前已超过25%,为全球新增绿化面积贡献了四分之一。在过去的近十多年间,我国累计完成了3.65亿亩沙化土地的治理任务,并实施了2794万亩的封禁保护措施。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为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了卓越贡献。

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北”地区,即北方、西北方和东北方。自“三北”工程实施以来,已走过40多个春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工程区共保留了4.8亿亩的造林面积,成功治理了12.8亿亩的退化草原,以及6.7亿亩的水土流失面积。其中,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有效控制,4.5亿亩农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特别是“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两年来,实施重点项目369个,完成各类建设任务超1亿亩。三大标志性战役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今年的国际防治沙尘暴日到来之际,世界气象组织在其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中指出,沙尘暴对健康和经济造成的损失正持续加剧。

报告指出,尽管2024年全球地表沙尘平均浓度略低于2023年,但区域差异显著。在受影响严重地区,2024年地表沙尘浓度仍高于1981年至2010年的长期平均值。

报告称,全球每年约有20亿吨沙尘进入大气层,其中逾80%源自北非和中东沙漠,沙尘可跨越大陆和海洋传输数百至数千公里。世界气象组织专家萨拉·巴萨特表示,沙尘问题不再是区域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沙尘可以对空气质量、健康、农业和交通运输产生影响。

报告显示,尽管沙尘现象主要源于自然因素,但水资源和土地管理不善、干旱以及环境恶化正逐渐成为沙尘问题的关键因素。巴萨特指出,气候变化正在加强土地退化和沙漠化趋势,这或许会催生新的沙尘源。

国际专家强调,国家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政策对于遏制沙尘暴具有关键作用。我国在防风固沙方面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发布时间:2025-07-16 10:57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