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生活快报
分享

哈尔滨民间常言道,“铁路兴,城池立”。回顾1898年,中东铁路的钢轨延伸至松花江边,吸引了来自欧洲等地的侨民前来,使得欧亚文化在此交融。历经不过百年时光,这里已从一座小渔村蜕变至今。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缩影,这里汇聚了欧洲15至19世纪各建筑风格的精华,漫步在这超过1000米的街道上,仿佛能追寻到那些风格的踪迹。

1907年,哈尔滨正式开放通商,中央大街由此演变成为繁华的商业街区。在这75座欧式及仿欧式建筑群中,有36座被认定为历史保护建筑。这里汇聚了文艺复兴、哥特、拜占庭、古典主义、折衷主义以及新艺术运动等多种建筑风格,共同谱写了一部生动的西方建筑艺术长卷。

夏日的江风吹拂,中央大街两旁的糖槭树郁郁葱葱。傍晚时分,阳台音乐会歌声悠扬,街头艺人弹唱《喀秋莎》,让人恍然穿越到百年前的市集。人来人往,脚下的面包石被打磨得温润光滑,见证着一座“网红城市”的繁华与喧嚣。

与中央大街的精致典雅不同,老道外则浸润着浓郁的市井气息,这里保留着中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

漫步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中式四合院的布局穿着巴洛克式华丽外衣,院落间错综相连,老字号商铺的牌匾与西式立柱共享一面墙壁。这里曾是闯关东商人的商铺与居所,他们用西方的建筑语言写就东方的吉祥祈愿。

细细观摩,这些雕花的图案多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葡萄与石榴象征多子多福,牡丹寓意富贵,蝙蝠谐音“福”,与铜钱、如意组合,表达着对福运与顺遂的美好追求。遵循“一楼一策”“修旧如旧”的理念,如今的改造最大限度保留了建筑历史风貌,将“中西合璧”四个字演绎得活灵活现。

作为中外闻名的“冰城”,哈尔滨的冬天格外迷人。而覆着新雪的索菲亚教堂洋葱头式穹顶,最能诠释北国风情。这里是市民的广场、游客的打卡地,白鸽盘旋,不少身穿盛装的“俄罗斯公主”在旅拍中享受穿越的乐趣。

哈尔滨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能够让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实现平等对话,相互交融,无缝衔接。正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孙澄所言,这座城市宛如一座“露天博物馆”,其魅力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的华丽与独特,更在于它用砖石和钢筋水泥的语言,记录了一座城市在东西方文明激烈碰撞、交融的过程中,所孕育出的独特气质和深厚底蕴。这种独特的城市风貌,成为了哈尔滨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探寻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目前,“尔滨”这座美丽的城市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焕新之旅”。哈尔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兰峰表示,哈尔滨正从“冰雪出圈”迈向“四季长红”,积极挖掘自身丰富的历史底蕴,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的新高度。在这座城市中,宛如银丝带的哈尔滨大剧院、气势磅礴的阳明滩大桥、洋溢着工业风的西城红场以及时尚的群力音乐广场等,已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地标,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发布时间:2025-07-16 11:01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