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生活快报
分享

在本届人工智能大会中,论坛环节呈现出别开生面的特色。为增强论坛的深入探讨性,大会特别策划了“AI三问”专题论坛,汇集了学界和业界的权威专家,共同聚焦AI在数学、科学和模型等领域的核心行业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自大会启幕至今已有两天,多场论坛中,与会嘉宾们提出的见解接连不断,讨论的问题种类繁多,然而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众人普遍关注到AI技术的迅猛进步,它正在对其所在领域带来根本性的转变。随着AI浪潮的持续涌动,关键学科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当前,人工智能与数学的边界逐渐模糊。一方面,大模型参数突破万亿,传统基于经验的调参方法陷入瓶颈,模型的泛化能力、安全性、能耗控制等核心问题,亟待数学理论的系统性支撑;另一方面,AI对数学的反哺效应越发显著,DeepMind开发的AI系统AlphaGeometry,在证明欧几里得平面几何定理方面超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参赛者平均水平,改写数学研究范式。

数学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是什么?到底是Math for AI还是AI for Math?这种双向需求的碰撞,让“数学之问”成为“AI三问”的起点——在“人工智能的数学边界与基础重构”论坛现场,科学家们试图求解。

有学者站在Math for AI一方。菲尔兹数学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中心主席路易斯·塞科认为,人工智能的诞生基于积累几千年的数学智慧,其未来的进步也将依赖于数学未来的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也认为,发展人工智能必须从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抓起,这才是正确之路。

而另一方,AI现场自证实力——著名数学家、首位华人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现场出题,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商汤科技、阶跃星辰、MiniMax四个基础大模型现场解题并展示推理过程。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拿到的是2025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一道几何题;阶跃星辰拿到的是不等式极值求解题;MiniMax拿到的是概率递归题,需要给N对袜子配对;商汤科技拿到的是平面几何题。

在刚刚结束的这场数学竞赛中,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Intern-IMO团队凭借卓越的解题能力,成功破解了题目,并得到了官方的高度认可。商汤科技旗下的“日日新”团队展示了其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整个解答过程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其在多路径推理方面的强大能力。阶跃星辰团队在面对不等式证明的挑战时,巧妙地调用工具自主修正错误,最终顺利完成了验证。而MiniMax的M1不仅成功解出了原题,更在“条件减弱后,结论是否成立”的问题上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展现了其卓越的解题技巧。

在探讨“Math for AI”还是“AI for Math”这一议题时,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然而,今年的大会明确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人工智能的进步,离不开对数学基础理论的巩固以及原始创新的发展。数学界对于数学与人工智能模型的协同作用给予了极高的重视,目前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三到四支核心的研究力量。这一现象实为喜闻乐见,上海在这方面已经开了一个很好的先河。正如徐宗本所言:“这是一个积极的迹象,表明我国在人工智能与数学的结合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发布时间:2025-08-11 21:17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