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生活快报
分享

近段时间,庆阳市民政部门致力于塑造“庆心救·阳光助”这一社会救助品牌,依托“庆阳救助通”微信小程序,推动数字化服务成为实现精准救助的“新动力”。

作为庆阳市民政局倾力打造的数字化救助平台,“庆阳救助通”微信小程序成功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13项救助业务整合至线上,有效破解了以往救助渠道分散、信息传递滞后的难题。对于行动不便的申请人来说,只需通过手机拍照上传相关资料,系统便会自动与权威数据平台对接,将审核流程同步推送到乡镇(街道),真正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便捷服务模式。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救助工作的效率,也为广大困难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过去申请救助要往返多个部门,现在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搞定。”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平台通过全链条数字化改造,让救助审批从“多头办理”变为“一网通办”,特别是为高龄、残疾等特殊群体开辟了“零跑动”绿色通道。

在庆城县白马铺镇,困境儿童小雨(化名)的“新书包心愿”在平台发布后,当地爱心人士当天便认领并送达。这样的温暖场景,每天都在“庆阳救助通”的“微心愿”板块上演。

据了解,该平台设置的“幸福清单”“结对帮扶”等互动模块,如同搭建起一座“数字桥梁”,让困难群众的需求与社会爱心实现精准匹配。无论是突发疾病家庭的紧急求助,还是困境儿童的小心愿,都能通过平台实时传递信息,实现从“需求发布”到“响应处置”的快速闭环。

在环县曲子镇,一位名叫王大姐的低保户不幸突发脑梗,需要住院治疗。这一紧急情况被我们先进的后台数据监测系统迅速捕捉,并自动触发了预警机制。得知这一消息后,民政部门迅速响应,仅用三天时间就将临时救助金送到了王大姐的手中。这种“数据跑路代替干部跑腿”的智慧监管模式,不仅提高了救助工作的效率,更将救助工作从被动等待申请转变为主动发现。通过构建“动态监测-智能预警-精准施救”的救助机制,我们让救助服务更具“温度”和“精度”,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都能及时得到关爱和支持。

在资金监管层面,“庆阳救助通”系统实施全面电子化记录管理,确保从申请、审核直至发放的每个步骤均有详细记录可查。每笔社会救助资金的流动轨迹都得到明确记录,旨在保证资金准确无误地进入受助人的账户,形成了一个透明且规范的资金监管体系。

发布时间:2025-08-25 18:50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