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超充之城”的竞争日趋激烈。近期,深圳市正式启动了“超充之城2.0”的建设计划,这一举措距离其2023年6月提出的打造“超充之城”的目标仅剩两年时间。在这一背景下,“加速”成为了多个城市在“超充之城”建设规划中的关键词,不仅比拼速度,更在规模上展开竞赛。2022年,广州率先提出了建设“超充之都”的宏伟目标,随后海南、重庆、上海、青岛等众多城市纷纷跟进,推出了各自的超充建设计划。一时间,“超充之城”、“超充之都”、“超充之岛”等概念层出不穷。那么,时至今日,这些超充之城的建设进展如何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营运车辆来说,超充桩无疑是一个更加实用的选择。虽然使用超充桩充电的价格相较于普通慢充桩要高一些,但节约下来的时间成本和带来的经济效益,却完全能够弥补这一价格差异。广州的网约车司机黄鑫表示,根据网约车管理规定,驾驶员在连续驾驶4小时后必须休息20分钟。利用这段时间,通过超充桩为车辆充电,既方便又高效。

近年来,广州在超充站和超充桩的建设上有了显著的增长。黄鑫回忆起,早在2022年4月,广州市便拉开了“超充之都”建设的序幕。同年9月,广州市正式发布了《广州市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计划到2024年,广州将新增约1000座超级快充站。黄鑫,一位一直关注超充桩建设的观察者,向记者透露,截至目前,广州尚未公布具体的超充站数量。他推测,这可能是由于尚未达到预期目标,因为一旦达标,相关信息早已对外公布。尽管如此,黄鑫仍能明显感受到广州超充桩建设的迅猛速度。他指出,目前广州的超充站数量众多,涵盖了广汽、小鹏、华为、特斯拉等多个知名品牌,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便捷的充电选择。

与广州不同的是,深圳将超充站增至1000座的目标定在了2030年。按照2023年6月发布的《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计划,深圳2025年将建成超充站300座,打造“超充之城”。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深圳的超充站已经累计建成1030座,提前实现了2030年的规划目标。

“在深圳这样快节奏的城市,超充是最佳选择。”一家日用品公司的业务员余锋表示,现在的纯电动SUV很多都是大电池,如果使用慢充桩要等8~10小时左右,实在没有这个时间。除了日常外出跑业务,节假日他也常常自驾出游,超充最大限度节约了时间,在深圳基本可以实现“超充无忧”。

截至目前,各地的建设进度依然存在参差。公开数据显示,重庆建设“便捷超充之城”的目标是2025年底建成2000座超充站,4000个超充桩。2024年末已经完成500余座超充站。福州提出的目标是“十四五”末,建成100座超充站,2024年末已经完成近1/3;海南建设“超充之岛”的计划是2025年末建成超充站400座,至2024年末至少已有数十座。

当前,我国各地在超充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不仅建设进度和目标各不相同,而且在重视程度上也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这一现象,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联合壳牌清洁交通能源中心主任帅石金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是影响超充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地方政府对超充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时,能够有效组织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这将极大地推动“超充之城”的快速建设。然而,如果仅依靠企业自身的自觉行动,那么在推进速度和布局合理性方面将面临较大挑战。 其次,超充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一个城市制定超充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相对容易,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还需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例如,政府可以提供部分资金支持,或者出面按照一定比例配置资金。如果没有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支持,超充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将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要想在我国各地实现超充基础设施建设的均衡发展,地方政府需加大重视程度,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还要解决超充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成本问题,以确保超充之城的建设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尽管在我国各个城市在推进“超充之城”建设的过程中,各自设定的目标和进展速度不尽相同,然而,立足于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度规划和建设超充基础设施无疑是一项明智之举。这样的举措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发展无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一观点。同时,他也提醒各地相关部门,在推进超充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