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各地对于打造“超充之城”的热情依然高涨。那么,超充市场的真正规模化扩张还有多长的路要走?环境何时能够达到成熟状态呢?

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领域迎来了“兆瓦闪充”技术的蓬勃发展。众多新能源品牌纷纷推出创新产品,其中,极氪推出的V4极充兆瓦桩,单枪峰值功率高达1.3兆瓦,单枪峰值电流更是达到了1300A。这一超快充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与新能源汽车同步发展。充电设施企业人士纷纷表示,未来5年内,超快充技术的渗透率有望超过50%,超快充功能将逐渐成为电动车的标配。或许,一个“无超充,不电动”的时代正悄然加速到来。

不过,专家对此也有不同看法。“尽管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充电基础设施等相关技术在不断发展,但一个城市建设多少超充桩合理,应该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当地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市场需求、电网保障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而不是越多越好。”付于武提出,即使从长期来看,超充基础设施也不是“包打天下”,而只是多种补能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所以,对于城市和地方而言,只能结合实际需要去合理发展,不宜无限制规模化发展。

“或许再过5~10年左右条件才能更成熟,城市的超充基础设施建设也会更加合理。”帅石金同样认为,当前不宜盲目追求超充的规模化。超充的确给新能源汽车用户带来了充电便利,但超充本身业存在高成本、电网配套难的问题,且在现阶段的技术背景下,超充桩对动力电池寿命业有一定影响。

随着超充技术的持续进步,我们目前不宜急于大规模推广超充基础设施的建设。帅石金指出,目前所展现的“兆瓦闪充”技术已经超越了以往的超充技术,然而,未来是否会出现更加先进的技术,仍是一个未知数。若我们现在大规模投入建设480kW的超充桩,那么在几年后,一旦有更加先进且成本更低的超充设备问世,现有的高成本超充站将面临如何应对的现实问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在建设“超充之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进行全面而周密的考虑,合理规划布局,以确保超充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