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近期,多家跨国汽车制造商正在逐步放慢电动化转型的速度。据梅赛德斯-奔驰集团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ällenius)透露,该公司将对其2030年的电动化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原本承诺在条件允许的市场全面转向纯电销售的梅赛德斯-奔驰,现在将采取更为灵活的策略,即燃油车与电动车将长期共存。这一转变表明,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正在重新审视其电动化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电气化的高技术燃油发动机因其卓越的性能和耐久性,预计将长期服务于汽车行业。在当前电动车市场普及速度不及预期的大背景下,并行推进燃油车与电动车的技术发展,无疑是最为理性的策略。汽车制造商不应放弃任何一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正如康林松所指出,奔驰公司已经对其原先设定的“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进行了调整,将之改为“2030年新能源车型(包括混合动力车型)的占比最高达到50%”。同时,奔驰也明确表示,他们将在欧洲、北美等全球主要市场继续销售搭载电动化内燃机的车型。这一决策体现了奔驰对市场多样性和技术平衡的重视。

在此之前的6月18日,奥迪全球CEO高德诺(Gernot D llner)亦确认已推翻前任管理层所制定的计划——撤回原定于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目前不再设定明确的终止时间表。“奥迪将在2024年至2026年期间推出全新的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系列,这将为我们在未来十年内提供更强的灵活性,然后我们将看看市场如何发展。”高德诺表示。

对于此次撤回2033年实现全面电动化目标,6月18日,奥迪方面发布《关于奥迪电动化战略的回应性声明》称,其坚信电动出行的未来,并正致力于达成全电动化产品阵容这一明确的长期目标,但同时也注意到全球市场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北美地区的‘拐点’目前正明显后移,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含混合动力车型、增程式车型及纯电动车型)的‘拐点’已于去年达成。”

奥迪在声明中表示,未来几年内,以尽可能灵活且稳定的方式提供差异化的产品组合,涵盖纯电动车型(B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以及内燃机(ICE)车型,并基于PPE豪华纯电动平台和PPC豪华燃油车平台开发的新车型将在此发挥关键作用。

更早前的5月20日,本田宣布,将调整纯电动汽车(EV)战略,即到2030年度,原计划用于纯电动汽车和软件开发的10万亿日元将降至7万亿日元,降幅30%。同时,本田还将缩减纯电动汽车销量。本田汽车董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表示,本田将修正截至2030年的纯电动汽车在汽车销量中所占的比例,预计从此前的40%调整到30%以下。“汽车行业环境瞬息万变,商业环境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电动汽车市场发展不及预期,且海外主要市场的环保限制也有所松动。”三部敏宏解释称。

作出类似改变的还有沃尔沃汽车。在放弃全面电动化之后,沃尔沃汽车亚太区5月7日在上海发布超混架构SMA架构,这一架构来自于吉利。该公司认为超级混动技术是当前市场需求与未来技术趋势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是实现电气化转型的“柔性过渡”方案。

采用多动力组合策略,车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获得更为显著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在业内人士的预测中,未来五年全球汽车行业将呈现出“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一方面,特斯拉以及部分新兴造车势力将聚焦于纯电动车的赛道,致力于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另一方面,丰田、现代等传统汽车制造商则积极押注氢能和混合动力技术,以期在新能源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而大众、宝马、奔驰、Stellantis集团以及众多中国汽车企业则选择了“燃油+混动+纯电”的渐进式发展路线,以期在保持现有市场份额的同时,逐步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在即将举办的第十七届国际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年会(TMC 2025)中,众多专家的分析表明,预计到2030年,全球汽车市场可能呈现出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油车各占约“30%、30%、40%”市场份额的分布情况。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