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近期,根据申银万国行业分类标准,A股市场中共有59家汽车零部件相关上市公司发布了半年度业绩预告。在这59家公司中,有38家公司的业绩预告呈现出喜人的态势,其中27家公司预计业绩将实现增长,6家公司预计业绩略有提升,5家公司则成功扭亏为盈。然而,与此同时,也有21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业绩将出现下滑或亏损。总体来看,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的半年报业绩预告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的秘书长张翔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那些拥有知名品牌和前沿技术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通常具备较高的盈利水平,相反,那些陷入产品同质化泥潭的企业则面临着严峻的经营挑战。”

按净利润同比增幅上限排序,上述59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中,有20家上市公司预计业绩增幅超过100%。多家业绩向好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增长势头的大背景下,公司订单持续放量,实现盈利增长。

例如,襄阳长源东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源东谷”)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长62.65%到88.88%。长源东谷表示,报告期内,商用车市场的主要客户需求稳定向好,同时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公司在保证商用车市场销量稳中有增的情况下,新能源混动缸体缸盖销量同比稳步提升,综合带来销售收入的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江苏博俊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1亿元至3.87亿元,同比增长47%至67%。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订单充足,营业收入持续增长。此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混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快速上量,公司新能源车身模块化产品收入持续增长。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将业务触角延伸至海外等,成为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订单持续放量的关键因素。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汽车产业正在朝着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趋势发展,这将推动汽车零部件企业向三个方向突破,即高精度电机电控系统、智能驾驶传感器与算法集成、碳纤维等新型材料应用。

不过,受汽车产业竞争加剧、“价格战”等因素影响,也有一些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承压。

张孝荣对记者表示:“汽车零部件企业业绩分化是新能源车高歌猛进的必然结果。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零部件产业链需求爆发,技术领先、绑定头部车企的企业率先受益;而传统燃油车产业链因市场萎缩面临订单压力。”

张孝荣指出,汽车零配件行业将面临更严重的两极分化趋势,而技术更新能力和市场反应速度将是区分优劣的关键因素。

面对业绩压力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张孝荣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他强调,这些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优化产品线,积极投身于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与此同时,企业还需重视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深化成本管理,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来提高毛利率。此外,企业还应主动拓展海外市场,充分发挥国内供应链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以实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