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作为衡复风貌区内的核心路段,该区域日常车流量显著,且沿线的历史建筑群保存完好,极具文化价值。然而,原先的白色混凝土路面因年久失修,布满了沟槽,架空线路交织错乱,每逢台风季节,常常出现路面积水严重和架空线路脱落的现象,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为了全面提升该路段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精准化服务水平,徐汇区建管委主动牵头,联合信息、燃气、合杆、排水、市政等多个部门,协同推进全要素的改造工程。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建国西路实现了“里通外畅”,不仅改善了道路状况,也为历史建筑群的保护和城市风貌的维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里”通工程实现了昔日空中杂乱的架空线路转变为地下的有序布局,此举在空间上实现了从复杂到简洁的转变,使城市的轮廓线显得更加开阔。此外,工程还对老旧的燃气管道和排水管道进行了统一升级改造,增强了城市抵御恶劣天气的能力,进一步确保了市民的出行安全。

“外”畅——经全要素治理,完成机动车道、人行道翻新,路面烂塘修复,缘石坡道衔接顺畅,实现道路通行品质的全面提升。创新采用“板块注浆沥青铺设”的方式进行修复,实现“白改黑”,提升行车舒适度。

这只是其中一个剖面。去年以来,徐汇区建管委瞄准城市治理痛点,开出了“要素治理、感受为先、过程精控”的治理良方,为城区“舒筋活络”,打通精细化、精准化治理的“任督二脉”。

今年上半年以来,徐汇区建管委落实“一路发起,多路协同”的工作机制——以架空线入地为引领,同步推进电力、燃气、排水、市政等相关工程改造,完成建国西路、漕溪路、宜山路(中山西路-凯旋路)等重要路段的全要素整治。

城市建设终究要以居民的感受度为落脚点,在推进架空线入地的同时,徐汇区建管委坚持“安全为先、通行有序、精细引导”的原则,通过“微更新”的方式同步推进港湾式公交站台建设——针对交通流量大、乘客密集的公交站台设置公交车专用停靠区,优化人车动线,减少通行堵点。结合适老化工作要求,增设无障碍坡道、盲道,并补全沿线盲道断点,提升困难群体出行安全性、便捷性。

此外,为了进一步优化交通功能,有效避免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及机非混行现象,徐汇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在蒲汇塘路架空线入地工程的同时,同步推进了交通改善工程。该工程取消了原有的机非混行交通布局,对道路断面进行了精心优化。在路段南侧新增设了一根专用非机动车车行道,这一举措不仅有效缓解了道路拥堵问题,还显著提升了道路的通行效率。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