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近期,在2025年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全面进入智能化竞争阶段,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在终端装载率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目前,我国L2级辅助驾驶技术的渗透率已超过50%,位居全球市场首位。此外,一些新兴的辅助技术,如泊车辅助,其渗透率也在不断加快提升,目前泊车辅助驾驶技术的渗透率已超过20%。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快速发展态势。

这表明在我国汽车市场,每销售出的两辆新车中,至少有一辆配备了L2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自今年起,比亚迪提出“全民智驾”的口号,加之特斯拉FSD(全自动驾驶)功能进入中国市场,辅助驾驶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如今,辅助驾驶技术已逐渐成为消费者在购车决策中的关键考量因素。

根据乘联分会发布的《2025年4月汽车智能网联洞察报告》。今年前4个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更是达到了77.8%,16万以下市场智驾装车率进一步增长;传统燃油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也超过了52%。另外,自动泊车系统APA功能乘用车整体装车率达到31.2%,24万元以上市场装车率已经超过50%。

反观美国市场,虽然其智能化装车率不高,但是在智能核心技术领域有竞争力。张永伟表示,特斯拉FSD(全自动驾驶)功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美国“智驾大算力芯片”方面有英伟达,在智能座舱领域,高通+安卓也占据了主导地位。“如何巩固扩大我们在智能化上的发展优势,是中国汽车行业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

在张永伟看来,中国接下来的智能化发展可以分为两条路径,一是将目光放到更高阶的智能驾驶上,快速提出L3级及更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发展目标。2030年,甚至往后两三年时间,将是L3、L4级从试点到规模化应用的一个时间窗口,车企或智能驾驶企业既要立足现在,布局低成本、低阶的智驾技术,也要抓住时间窗口,加快布局或装载高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

第二,企业亟需将核心竞争力向智能化和人工智能领域转移,这将奠定行业竞争中优胜劣汰的坚实基础。根据数据显示,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汽车产品约70%的成本源自机械硬件。然而,目前机械在汽车成本中所占比例已降至不足50%,未来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降至30%。与此同时,汽车电子化成本的比例也将发生显著变化,从过去的不到25%增长至2030年的70%。这一趋势表明,智能化和AI技术正逐渐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目前,我国多地积极响应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纷纷出台相关条例,旨在推动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的实际应用。以今年1月为例,北京市和湖北省武汉市分别颁布了《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和《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这两项条例对L3级别自动驾驶车辆上路行驶的各项制度规范进行了明确,为智能驾驶技术的推广和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