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快速拓展国际市场,同时在多个关键领域建立起全球领先地位,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兴頔表示,得益于智能化与全球化的双重推动,我国已成功跃居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经历从“电动化出海”向“智能化出海”的转型升级。重点出口市场已涵盖东南亚、欧洲、中东等地区,实现了从“中国造全球卖”到“全球造全球卖”的飞跃式发展。

“中国车企正通过电池、辅助驾驶、电控等新能源核心技术,实现从‘代工制造’向‘规则制定’的战略转变。”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欧洲子公司副总经理程丹丹表示。

不过“出海”并非易事。白桦表示,中国汽车产业链企业出海已成大趋势,但仍面临着合规、本土化、服务质量、价格竞争等诸多风险挑战。

孙晓红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面临金融体系对“走出去”支持不足的问题。当前,境外汽车金融服务尚不完善,特别是在终端消费信贷、经销商融资、海外投资金融支持等方面存在短板。

在程丹丹看来,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应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策略,在具备产业基础的国家或地区优先采用产业输出;在技术壁垒较高或者准入严格的市场,采用技术输出。她强调,本地供应链是全球化企业的“新基建”。

有专家表示,汽车产业是一个全球化产业,需要更多的协作分工,来保持发展的稳定性。

奥托立夫中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汽车产业链“走出去”,要告别过去“单兵作战”、各自为营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效率低,而且风险高,更好的方式是抱团合作、共同开拓市场。“我们期待与国内供应链企业通过收购、合并或合资等方式实现协同发展,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当前,传统的汽车全球化合作模式正面临瓶颈。一方面,整车销售的壁垒不断增加,并逐渐由整车向供应链延伸,继续沿用过去的‘品牌出海+整车投资’模式已难以奏效,必须重构合作逻辑与路径。”

张永伟提出,应构建“中国车型与全球供应链相结合”的新模式,利用我国多样的车型资源和以新能源及智能化为特色的增长型供应链,推动全球汽车业的进步,并有机会培育本土品牌,从而实现产业链的相互补充和资源的共享双赢。

张永伟进一步提出,致力于打造一个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超级合作平台。他期望这个平台能够成为集供应链协同、跨境贸易、技术创新以及服务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此,张永伟计划通过海外产业园区建设、整车“出海”供应链联动模式等多种途径,整合政府、企业以及专业服务机构等各方资源。此举旨在推动组团“出海”和政商对接等协同机制的建立,从而有效降低企业“出海”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