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近阶段,我国汽车行业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达到了308.3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4%,显示出汽车产业的勃勃生机和持续发展的势头。

对中国汽车企业来说,拓展海外市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目前,国内汽车市场正趋于饱和,而海外市场则为车企提供了广阔的增长领域和新的发展契机,有助于企业实现规模的扩大,并持续提升销量和收入水平。

“出海”不再是可选项,而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必然挑战。在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正从单一的“产品输出”模式,迈向更高层次的“价值创造”阶段。对此,我坚信,中国汽车产业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以“种田者”的恒心和耐心,深耕本土市场生态土壤,培育核心竞争力;同时,以“织网者”的智慧和视野,积极联结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要素,构建开放共享的国际合作网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大潮中,勇立潮头,引领发展。

一是从“整车出口”转向“属地化扎根”。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当下,传统的“整车出口”模式易遭遇瓶颈,这迫使中国车企寻求更深层次的生存策略——供应链的本土化重构刻不容缓。

真正的全球化运营必须完成研发、采购、生产、营销的深度本土化闭环,这需要长周期投入。已经有车企积极行动,例如,长安汽车在泰国落地生根,组建超千人的本土化团队。根据当地市场需求、法规标准、基础设施条件等,公司量身定制或改造产品功能、服务模式。

二是从“单打独斗”走向“生态共建”。中国汽车出口的未来,在于能否构建一个覆盖上下游、辐射多领域的全球化服务生态,实现从“卖产品”到“赋能产业”的价值升维。这要求各方整合整车制造、核心三电、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等全方位要素,形成强大的系统性输出能力。同时,中国车企也可与当地产业链伙伴结成深度联盟,输出数字化解决方案、开放技术平台等,在全球汽车价值链重构中扮演“赋能者”的角色。

此外,中国车企在海外需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行业自觉,建立有效协同机制,在合规标准、数据安全、专利保护等关键领域形成共识。

三是从“销售终端”拓展至“全生命周期运营”。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彻底改变了汽车产业的盈利模式和价值链条,后市场服务正逐渐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战场。

探索后市场领域的巨大潜力,对于我国汽车行业在海外市场树立良好声誉和实现长期盈利至关重要。为此,汽车制造商需转变观念,从用户购车、使用、充电、维修保养、二手车交易直至最终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

立足供应链本土化根基,逐步实现产业链的全面协作支持,进而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营管理,中国汽车行业必须培养“耕作者”与“编织者”的思维方式,方能在国际市场中乘风破浪。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