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激发消费活力不仅关乎激活国内市场需求的新动力和经济增长的宏伟目标,而且关乎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迫切需求。要实现提振消费与改善民生的有机结合,必须在拓展内需和促进经济高品质发展中探寻核心的突破点。

将提振消费与改善民生紧密融合,不仅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增长稳定的关键举措,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已连续多年超过60%,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相对较低,迫切需要通过政策协同效应,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另一方面,改善民生是提振消费的根本保障,消费的持续增长离不开居民“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愿意消费”的信心。因此,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是消除居民消费顾虑、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关键环节。

一段时间以来,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实施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提供了有力支撑。实践证明,将消费与民生结合的政策以及多维举措的协同取得了显著效果。如:消费场景创新激活市场活力,冰雪经济、银发消费等新增长点蓬勃发展;政策组合拳释放乘数效应,以旧换新、消费券发放、服务消费提质等措施叠加,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相关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阻力和挑战:一是政策衔接不畅,不同部门制定的政策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导致提振消费与惠民生的政策目标、措施和实施时间存在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情况。有的地方商务部门为了提振消费推出了购物补贴活动,但财政部门在预算安排上没有充分考虑,导致补贴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国家出台了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补贴政策,但在某些地区消费者对补贴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申请流程还不了解,导致很多符合条件的消费者未能享受到补贴。三是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商品和服务的供给结构与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导致消费者找不到合适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消费,影响了消费市场的活跃度。

将提振消费与惠民生紧密结合,是一项蕴含深远战略意义的举措。我们必须通过增加收入、减轻负担来巩固和提升消费能力。为此,我们将着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提高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补助标准,从而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同时,我们还将实施有针对性的惠民政策,向中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优先扶持中小微企业,形成“促进消费—稳定就业—增加收入”的良性互动循环。 为了激发消费需求,我们将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将扩大“两新”政策的覆盖范围,支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智慧商圈、无人零售等新兴业态;同时,我们还将培育新兴领域,聚焦银发经济、冰雪产业、数字消费,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为了增强消费信心,我们将优化消费环境。我们将完善基础设施,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商贸物流和冷链体系建设,提升消费便利性;强化消费者权益保障,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健全信用体系,严厉打击乱罚款等不良行为,营造一个让消费者放心的消费环境。 此外,我们还将通过普惠金融助力消费公平。我们将下沉金融服务,针对农村地区和新市民群体提供定制化的信贷支持,降低利率和分期门槛,缓解短期资金压力;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ABS等工具,降低融资成本,扩大消费信贷的覆盖面。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高效的消费环境,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