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生活快报
分享

随着“处暑”节气的到来,暑热之气逐渐消退。总体上,气温开始逐渐下降,然而,不少地区仍然可能出现短暂的气温回升,这种现象被民间形象地称为“秋老虎”。

许云主任,西苑医院中医科学院的专家指出,在这个时节采取“秋冻”有利于增强个人的免疫力及抵御寒冷的能力。建议您按照“该保暖就保暖、该受凉就受凉”的原则行事,特别要注重保护好肩部、腹部和腰部等至关重要的部位。

许云指出,肩部是肺经运行的要地,因此建议穿着能覆盖肩部的衣物;同时,腰腹部是阳气的根本所在,随着外界寒气的增强,体内阳气会相应减弱,故需重视腰腹部位的保暖工作。

对于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儿童、孕产妇及慢性病患者,不能简单追求“秋冻”,要注意早晚适当加衣。

进入处暑后,秋乏更加常见。许云提示既要科学补觉,也可以用穴位按摩提神醒脑。

“在11点至13点的时段,睡个约20分钟的子午觉,可以缓解大脑疲劳、改善困乏。”许云说,成年人可以揉一揉手腕的太渊、神门两个穴位;孩子们可以揉搓耳根、按揉三角窝与提拉耳朵尖、按揉耳垂。

处暑时节,开学季到来。很多家长关心要注意哪些传染病、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托幼机构和学校是儿童青少年聚集的场所,容易出现传染病流行。”山东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张丽说,开学后学生要重点提防三类传染病:呼吸道疾病,如流感、麻疹、风疹、水痘、百日咳、肺结核等;肠道传染病,如手足口病、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等;虫媒传染病,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

对此,家长要更加关注孩子健康状态,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时,应居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同时教育孩子勤洗手、注意居家卫生、及时全程接种相关疫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崔永华主任医师指出,随着新学期的临近,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心理不适的症状,家长们可协助孩子调整抑郁情绪。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情绪卡片、绘画、角色扮演或是写心情日记等,引导孩子学会识别和接纳自身的情绪,同时掌握情绪的表达技巧。崔永华指出,在开学前,家长们应当至少提前一周开始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作息规律,调整生物钟。每天确保孩子有大约40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前找回学习状态,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做好准备。

发布时间:2025-09-01 08:35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