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至去年年末,上海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37.6%。这一庞大的老年群体催生了所谓的银发经济,其一方面关乎民众生活,另一方面则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

近期,普陀区民政局出台了旨在促进普陀区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项举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发布了本市首个“长者友好商城”建设规范,并授予上海环宇城MAX作为全区首家“长者友好商城”的荣誉认证。

《普陀区长者友好商城建设规范》由区民政局携手区商务委员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制定发布。该规范从长者友好文化、管理、服务、环境以及应急响应五个方面着手,对长者友好商城所需满足的详细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在长者友好环境方面,对商城导向标识、公共空间环境与设施、商户设施适配及智能设施适配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商城主出入口和坡道都需要符合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标准并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公共区域需设置足量老年专用休息区,各楼层设置无障碍卫生间;商户入口需无台阶或设可移动坡道,门宽适宜轮椅进出;智能设备需支持语音操作及标识字体大于60毫米等。

在长者友好文化创建方面,强调商城应将关怀老年人、保障老年人消费权益、维护老年人尊严等内容融入经营理念中。

在长者友好服务方面,标准要求商城内设置专门老年服务中心,提供免费饮水、轮椅出借、血压监测等基础便利服务。同时,宜配置戏曲、书画、茶室等服务业态。商城还需配备专职或志愿者导览员。

在安全服务方面,商城需设置医疗服务点,配备AED设备及专职或志愿医护人员。

在适老化消费服务方面,商户需设置老年人商品专区及体验中心,提供适老化商品及服务,并围绕老年人改善设计清晰的营销活动用语。

上海市养老产业促进中心秘书长马智雯指出,目前市场上能够较好地满足上述标准的商城数量并不多。一方面,建造年代较早的商城可能无法满足无障碍通行、停车、洗手间等基本设施的要求;另一方面,体量较小的商城往往缺乏专门为老年人设置的服务中心和专职服务岗位。此外,一些新商场在宣传内容上可能存在字体较小、用语过于网络化等问题,这也不利于老年人的理解和接受。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