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随着新能源汽车迅猛地向农村地区拓展,与之相应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服务也在稳步推进。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副秘书长仝宗旗介绍,近段时间以来,国家层面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县域地区充电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建设。

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同时,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加强充电桩建设作为重要议题。回顾去年4月,财政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从2024年开始至2026年,将开展“百县千站万桩”试点工程,旨在进一步强化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的规划建设,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积极进行充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规划。比如去年3月,福建省发改委印发《加快构建福建省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公共充电设施体系”。

2023年11月印发的《四川省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则明确了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县域公共桩数量为437706台,占全国13.16%;其中新增县域公共桩数量155948台,增长比例为18.3%。通过专项债支持、电网改造、智能充电等技术手段,过去5年县域公共充电桩已实现十余倍增长。

在区域分布方面,安徽省在县级以下公共桩的数量上表现突出,目前该省的公共桩数量已达到56986台,位居全国首位。紧随其后的是河南、浙江、河北、山东、四川、江西、福建、广西和广东等省份,它们分别以54887台、44971台、42968台、38794台、31557台、25574台、25337台、24597台和23718台的成绩,依次位列第二至第十位。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区域差异和进展情况。

仝宗旗指出,我国乡村地区人口分布稀疏,居住点相对分散,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呈现出分散布局的特点,小型充电站点成为主流。这些充电站点的布局与农业生产活动紧密相连,如农场、果园、乡村旅游景点等地,既满足了游客和当地村民的充电需求,同时也推动了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区域充分发挥了农村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将太阳能光伏板与充电设施相结合,构建了“光伏+储能+充电”的一体化系统。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电力增容成本,还能有效利用绿电资源,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