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近期,全国范围内正在进行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活动。目前,教育部正积极与新一期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进行沟通对接,已有1771所高校提交了共计1.3万项的合作项目申请。

自2021年起,我国教育部积极推动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旨在搭建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通过组织高校与用人单位进行项目对接,项目实现了定向人才培养、就业实习基地建设、重点领域校企合作以及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等多方面的合作。此举旨在助力用人单位培养和吸纳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复合能力和应用技能的优秀人才。 截至目前,前三期项目已成功组织2000余所高校与2300余家用人单位开展项目对接,共立项4.5万个项目。在第四期项目中,全国共有3387家企业参与合作,提供合作项目11.5万项。同时,已有1771所高校申报合作项目1.3万项,为我国高等教育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今年3月,教育部部署面向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征集一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帮助高校提升学生人工智能领域岗位认知、实习实践和就业能力,促进更好就业。目前,全国已有347家企业提供“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合作项目1.1万项。

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地高校以“学科专业优化+定向人才培养”为主线,打造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校企协同培养机制,实现人才供需的精准对接。

在中兴通讯西安研发中心,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申宁有一个笔记本,记录着他从加入校企共建的“菁英班”到入职工作以来的所有经验总结。

中兴通讯无线算法工程师 申宁:上这个“菁英班”之后,在学生期间就了解到公司的用人要求和岗位要求,对我的研究方向,包括思维的训练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以往,传统学科设置常滞后于产业变革,容易导致高校毕业生能力与企业招聘需求的不对称。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兴通讯共建“菁英班”,双方通过共同设计课程、师资共建及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提供专项奖学金和专项实习机会等,着力破解这一难题。通过构建“培养—实习—就业”全链条协同育人模式,近五年,近500名毕业生入职中兴通讯。

当前,西安交通大学携手华为、航天科技集团、百度、建设银行等知名企业,共同设立了涵盖大数据、航天技术、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26个“精英班”。学校还邀请了115位行业内的资深专家加入,至今已培养出1600多名优秀学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郑旭红表示:在过去的三年间,我们已与超过200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合作项目涵盖了就业实习、校企合作的人力资源培训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与精准就业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