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四川省作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通过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构建了“教学、生产、研发”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此举旨在加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共同培育出产业迫切需要的技术创新人才。

在四川省设立的光伏产业产教融合实验基地中,西南石油大学携手企业共同创办的光伏产业专业定向班进行实践培训,现场有来自企业的工程师正在向学生们传授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调试和维护关键知识。

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与材料学院“订单班”学生 白丽弘:“订单班”通过“把生产线搬进课堂,让论文写在车间”的模式,让我能够较早进入企业实习,接触学习到行业的尖端光伏技术。

以光伏产业人才“订单班”为例,企业深度参与50%以上专业课程开发,联合推出了12门定制课程,并将生产线技改课题转化为学生毕业设计内容。

通合新能源(金堂)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 孙亦蛟:培养过程中植入了企业文化、行业技术标准、岗位技能要求、产线实训等内容,培养出来的人才既有扎实的理论储备,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最近的三年间,该“订单班”成功培养了超过600名学生。在这些学生参与完成的47个技术改进项目中,已有12个项目被企业投入实际生产使用,有效促进了教学成果向产业应用的快速转化。

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副院长王平表示,根据光伏产业链各企业的意见反馈,持续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强调多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致力于构建贯穿本科至博士阶段的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