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的董事长安铁成强调,新能源低空飞行器作为推动低空经济的关键载体,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技术互补和协同效应。这种协同不仅体现在研发体系、制造工艺和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而且实现了双向的促进作用。这一现象为促进低空经济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快速发展,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在技术层面,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与eVTOL(电动垂直起降)动力系统展现出显著的技术迁移潜力。小鹏汇天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与飞行汽车的自主飞行控制技术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传感器技术、定位导航技术以及算法开发等多个领域。长期以来,汽车企业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为飞行汽车的智能飞行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产业链方面,据中汽中心首席专家姚占辉介绍,eVTOL约70%的零部件与新能源汽车通用,汽车厂商的规模化生产经验可直接赋能低空飞行器制造。以小鹏汇天为例,飞行汽车智造基地采用现代化流水线量产模式,与汽车制造的生产线、数字化追溯系统高度重合,可复用小鹏汽车产业的制造经验与产能规划能力。

基础设施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储能站可升级兼容eVTOL的高压快充需求;汽车产业的停车场、物流枢纽可改造为低空飞行器的起降点和维护中心;汽车产业的智能交通系统与低空经济的空域管理系统具有技术同源性,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可为低空交通的“智慧空管”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知名车企的品牌认知度可降低飞行汽车的市场教育成本,其现有用户群体对智能出行产品的接受度更高,便于推广低空出行服务。汽车的碰撞测试、耐久性试验等标准体系,也为低空飞行器的适航认证提供了参考。

政策扶持为我国汽车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21年发布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这是我国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随后,在2023年和2024年,工信部等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了《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和《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旨在鼓励飞行汽车技术的研发、产品的验证以及商业化应用场景的探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健康安全发展”,为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拓展、产业链培育等多个方面,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安铁成指出,汽车产业与低空经济产业在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展现出显著的相似性。依托汽车产业现有的坚实基础,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无疑是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等多重红利叠加的体现。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两个产业各自锻造优势,更是在拓展新的增长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