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预测,预计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将实现1.5万亿元的规模,而到2035年,这一规模有望增至3.5万亿元。随着这一规模的快速增长,低空领域的人才短缺问题也将愈发严峻。

记者经过细致梳理发现,自今年起,众多知名高校纷纷加大力度,在低空技术与工程领域增设相关专业,致力于为行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具体而言,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共有6所,它们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西北工业大学。此外,还有3所高校宣布计划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一级交叉)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点,这些高校包括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些举措无疑将为我国低空技术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申报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中提到,经调研测算,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直接就业方向有大于4000人/年的人才需求(本科及以上),在辐射就业方向有约23万人的人才缺口(本科及以上)。

华南理工大学则提到,无人机制造与研发企业的人才数量需求大约在4万—5万人/年,通用航空与低空服务企业的人才数量需求大约在5万—8万人/年,低空物流与配送企业20万—25万人/年,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企业2万人/年,政府与行业组织0.5万—1万人/年。

岳婷婷指出,以往,从事低空经济技术型相关领域的人才,大多源自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传统专业。低空经济企业为了满足业务需求,往往需要对新员工进行一段较长的定向培训,特别是在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飞控系统、动力系统、结构材料、适航认证等关键领域。随着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设立,学生们将有机会在低空飞行器的研发与制造、低空运营系统、适航安全等多个方向接受全面而系统的教育。这将极大地促进低空经济企业的人才精准匹配,提升协同协作的效率。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